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加快医学工程及相关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交叉融合应用,朱敦皖、李婷、王伟伟团队赓续前行,奋楫争先,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佳绩。
一、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纳米生物材料介导肿瘤免疫及联合治疗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奖团队:朱敦皖、梅林、吕丰、张琳华、马桂蕾、董霞、黄晨露、欧美彤
团队照片:
简介: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有望彻底改变传统肿瘤治疗格局。然而肿瘤免疫治疗尚存在一些问题限制其临床应用,如严重的脱靶副作用、有限的患者响应率和高昂的治疗费用等。生物材料和纳米技术可通过缓控释、靶向修饰及自身免疫调节功能解决以上问题,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新的契机。该成果通过生物材料和纳米技术促进肿瘤疫苗或免疫佐剂等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并与其它肿瘤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揭示其实现高效抗肿瘤的机理,为恶性肿瘤治疗及预防转移和复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治疗策略,在生物材料与纳米技术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方面获得了有效推广应用。
二、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光电多模态多范式脑机融合机器人关键技术、标准化及应用
获奖团队:李婷、徐圣普、蒲江波、张鑫、孙彪、姚博、苏恒洁、冯莉
团队照片:
简介:项目成果聚焦于肢体残疾人群康复与辅助运动需求,围绕系统与人交互可靠性与灵活性、康复-辅助系统泛用性等现有挑战,开发了光电多模态、多范式脑机融合机器人,并进一步开展了相关技术的标准化研究与推广。项目在人-机交互方面采用了光电多模态信息检测手段,突破多模态检测下信息融合的技术瓶颈,利用新一代的数据驱动模型构建技术,基于模糊控制算法实现人机共享与协作的控制辅助操控,系统性能国内领先。成果坚持公益导向,独辟蹊径,通过凝练共性关键技术,从原始创新到技术转化再到标准制订,最终反哺原始技术创新。本成果的发展过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技术发展与标准化建立相辅相成的发展路径,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
三、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可吸收免疫调控生物材料的构建与应用
获奖团队:王伟伟、冯祖建、陈小刚、黄平升、张闯年
简介: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加重了退行性疾病、组织和器官损伤以及其它老龄化相关重大疾病带来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开发新型治疗技术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组织和器官损伤也是再生医学领域的重大挑战。传统方法采用细胞、药物和细胞因子等手段提高自体细胞的增殖,实现组织重构。研究关注组织中含量少、但是在再生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发现免疫活性生物材料有效激活内源性组织再生,为再生医学的发展提供创新的高耗值三类医疗器械。